揭秘奢侈品背后的制作过程:血腥与残忍

发布时间:2023-12-06 21:02:21    浏览::

  在奢侈品早已渗透大众生活的当下,出门旅行身上别个奢侈包包早已是屡见不鲜。

  玩笑归玩笑。诚然,奢侈品早已成为社会名流、都市丽人的标配。它作为一种最为直观表示持有者身份地位、经济实力的象征,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成为广受追捧的物品。

  但在珠光宝气的奢华外表、装潢精致的商标、令人咂舌的高昂价格下,奢侈品的产生往往伴随着——血腥与残忍。这并非耸人听闻,由于严苛的用料要求和“精细”的做工,奢侈品的诞生大多与抽筋剥皮的工艺环节不可分割。

  来自国际“PETA(善待动物组织)”成员在位于津巴布韦的某奢侈品加工工厂内的镜头,向世人揭示了无比残忍的一幕幕画面。

  在逼仄狭小的养殖池里,工作人员将鳄鱼成批拖出,用胶带合拢它们的獠牙巨口,将其推向“剥皮”车间,将等待剥皮的鳄鱼拖放在冰冷的、布满血迹的金属桌子上,并固定住其全身。

  随后,工作人员上刀划开鳄鱼的前额,露出鳄鱼血肉包裹的脊柱。在清水的洗刷之下,工作人员会拿出一根狭长的钢管,对准鳄鱼的脊柱,粗暴地捣入。

  伴随着不停的搅动,鳄鱼的脑子以及脊髓被迅速地、完全地摧毁。原本细若游丝的挣扎也就此中止,它们将不再会挣扎,不再会抽搐。

  在被捣碎脑子与脊柱之后,鳄鱼往往并不会当场死亡,甚至还会保留一丝清醒,它们会在无意识的混沌之中与连绵不绝的痛苦之中面对接下来的“酷刑”。

  这一步,仅仅只是为了让鳄鱼失去反抗能力,至于“消除痛苦”,则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紧接着,工作人员紧了紧手上的橡胶手套,拿出专业的剥皮刀,在桌旁俯下身子,熟练地划开已经失去任何反抗能力的鳄鱼的皮肤。

  从前肢到后肢,从嘴角到尾尖,粉白的骨肉与溅落的血液在锐利刀锋之下像是火灾后的房屋遗骸,低声控诉着绝望与无助,却无法得到任何回应。

  随着皮肤的全部脱落,一只鳄鱼完成了最重要的“宿命”,它们被随手丢到流水线上,运送到不远处的废料桶之中,枕着同类的尸体,感受着交织的血液,默默等待着死神的真正降临。

  即使死亡,这些鳄鱼的“宿命”仍未完结,它们的血肉被继续压榨剩余价值,运往大洋彼岸的市场中,迎接它们最终的归宿:沦为腹中餐。

  这些皮被运往无数加工工厂,根据它们的产地以及质量在资本的世界中纵横捭阖,也许送往知名的奢侈品企业,也许售卖给粗制商品的小作坊......

  它们最后是成为鳄鱼皮钱包?鳄鱼皮腰带?还是鳄鱼皮挎包?这些都无从知晓。但这些皮是它们留在世界上的最后一丝“体面”,即使这份体面与它们毫无瓜葛。

  而那标榜着“纯正鳄鱼皮”、做工精细考究的天价挎包,其上的每一道脉络都流淌着一个无辜生灵的悲鸣与哀嚎......

  令人闻风丧胆的两栖杀手尚且沦落至此,更遑论同样被当做“高端皮革供应者”的鸵鸟。

  与鳄鱼腹部的“顶级皮”相仿,鸵鸟的背部皮肤也有着独特的质感与外观,无数爱好者们豪掷千金,只为感受它背上皮肤凹凸不平的奇特触感。

  在南非西开普敦,PETA成员(善待动物保护组织)同样用镜头记录了鸵鸟被剥皮的全过程。

  在工作人员粗暴的拖拽之下,鸵鸟发出了被电击枪击晕倒地前的最后一声悲鸣。随后,工作人员俯身拾起它们狭长的脖子,手起刀落将其割破。

  在同样冰冷的屠宰桌上,在晕眩与清醒之间徘徊的鸵鸟被拔去全身羽毛,背部的皮肤被割下,很快,全身的皮肤在解剖刀的“舞蹈”中迅速褪去,匆匆告别这个冰冷的世界。

  这些鸵鸟大多方才一岁有余,破壳之时它们就被迫与父母分别,装载到专门的养殖仓之中。而在尚未来得及熟识身边的环境与同类之时,就要匆匆迎接“死神之镰”。

  在东非大草原之上,野生鸵鸟的寿命可达50岁,它们原本应当是点缀烈日与草原之间的风景线,却被迫沦为奢侈品的牺牲品。

  在这一切之后,鸵鸟的剩余价值也同样会被榨干。它们艳丽的羽毛会被化作装点狂欢气氛的服装道具,在音乐中飘荡的羽毛点缀着人类的笑靥...

  偷猎者们铤而走险猎杀大象,残忍割除大象的整个面部,只为剥取整个象牙。盗猎猖獗的时期内,每15分钟就有一头大象死于非命,栖息地里几乎遍布着无面的大象尸体。

  它们本该因为稀有的数量而得到尊重与保护,却反而成为了彰显身份与地位的血腥筹码。

  对于商家而言,即使动物皮制品制作工艺再复杂,加工过程再残忍,但为了高昂的利润始终甘之如饴;而对于买家而言,动物皮越稀有,越昂贵,越能彰显他们的身份与地位。

  2017年,在香港佳士得的秋季拍卖会场中,一只由喜马拉雅鳄鱼皮打造,镶嵌钻石搭扣,通体镀上铂金,长约30厘米的爱马仕挎包拍出了37万美元(约260万人民币)的天价。

  无独有偶,由鸵鸟皮雕琢而成的名牌挎包,即使其貌不扬,也同样能卖出50万元的高价。

  显然,“昂贵”、“奢华”、“稀有”已成为覆盖在奢侈品身上挥之不去的靓丽光环与刻板印象。

  在热衷于攀比的名媛贵妇圈子里,价格高昂的名牌挎包不仅是必需品,更是入场券。鄙视链伴随着挎包价格上数字的位数而延长,一如曾经在加工厂之中被肆意拉伸的鳄鱼皮。

  挎包到位了,衣服鞋子珠宝同样不能落下,如:貂皮大衣,象牙项链,皮草坎肩……

  在国内外各大购物论坛上,关于奢侈品牌的最新商品讯息总会被迅速地推上讨论热潮,而大众审美也在这一波接着一波的“新颖设计”之中遭受冲击。

  例如前段时间掀起舆论热潮的“香奈儿凉鞋”,就凭借着“独特”的造型、“出众”的气质以及“亲民”的价格得到了极高的关注度。

  这款号称最新款的“水晶凉鞋”,乍一看,竟与国内三线城市火车站旁批发市场兜售的凉鞋“相差无几”,区别大抵只是少了一个显眼的品牌logo。

  无独有偶,一款来自“巴黎世家”的挎包同样刷新了网友们的审美观。这一款挎包的外观很是“接地气”,跟常见的“宜家购物袋”不能说极为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

  为此不少网友调侃道,原来自己家里早就有了国际高奢品牌,只不过自己迟迟没有发现。

  箱包衣物也许在大众审美的眼光中并不出彩,但只要价格到位,便成为了名媛名流们的头号选择。尤其在商品经济更为发达与距离货源产地更近的欧美,动物制奢侈品早已成为了上流圈子不可避免的话题。

  由于做工的复杂以及用料的特殊,许多动物制奢侈品的产能极为有限,部分高奢品牌往往一年才能生产出数十个顶尖品质的皮挎包。

  在一些人看来,这几乎与国王权杖上的宝石相同的稀有度,正是彰显身份,释放有恃无恐的控制欲与权利感的“最好载体”。这也就使得富人阶层更为趋之若鹜。

  作为纽约知名的名媛家族,卡戴珊家族在美国体育界与娱乐界拥有极高的影响力,在麾下多款娱乐节目的支撑下,时尚的风向也往往会跟随卡戴珊家族的指向标。

  在“环保”理念的宣传之下,卡戴珊家族的名媛们大力推崇环保用品。但背后,她们又毫无顾忌地背起鳄鱼皮制的奢侈挎包,演出了一场场“又当又立”的戏码。

  “宣传环保”与“滥杀动物”,前者成为了粉饰后者的戏码,后者成为了前者存在的必要。而这看似矛盾的自我表演,成为了面对动物制奢侈品牌的最佳写照:欲迎还拒,欲说还休。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上看,奢侈品的产生与繁荣代表了生产力、人类的品味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奢侈品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具备正面的意义。

  将额外的金钱投入到提升生活质量的事物中,这本是无可厚非、天经地义的人之常情,但倘若一味罔顾后果,置万物于利益审视的角度,奢侈品就失去了原本应当存在的正面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