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易倍新洋丰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2024-01-26 14:36:15    浏览::

  emc易倍公司所处的行业为化肥行业中的磷肥行业和复合肥行业,合称磷复肥行业。磷复肥行业属于国家产业鼓励目录中的“优质钾肥及各种专用肥、缓控释肥的生产”项目,为现代农业提供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

  复合肥行业自2016年以来步入调整,行业负重前行。首先,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影响了农民的用肥意愿和消费能力。其次,磷酸一铵与复合肥产能均过剩,行业盈利能力下滑。再者,供给侧改革导致氮肥、磷矿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挤压了磷酸一铵与复合肥企业的盈利空间。最后,优惠运费、优惠电价、免征增值税等产业优惠政策取消,企业成本压力增加。复合肥企业因生产成本上涨而下游农产品价格低迷呈现两头受挤的状况,行业进入成本、技术、品牌、服务和资源全方位角力的关键阶段。而经销商渠道也同样受到复合肥价格上涨与农民对复合肥的消费低迷的双重挤压,盈利大幅下滑,不少经销商因盈利困难而退出市场,或者转投行业地位提升的复合肥企业来保障自身利润空间。行业产能的出清和经销商渠道的优胜劣汰促进了行业竞争格局的完善与优化,在成本、技术、品牌、服务和经销商资源方面具备优势的龙头企业显著受益于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善。

  2020年下半年,在国内供需逐渐趋于平衡、粮食重要性日益凸显等宏观背景下,磷复肥行业景气度见底回升:

  首先,2020年以来,国内主粮价格开启上涨。以玉米为例,2016-2020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连年减少,多年种植面积调减结束、国储库存已至低位,叠加下游饲料需求缺口扩大,主粮库消比不断下降,在此背景下,国内以玉米为代表的主粮价格走势坚挺,2021年玉米价格连续刷新近年新高,6月国内玉米价格最高接近3000元/吨,主粮价格维持高位运行态势,对复合肥的消费有很强的支撑和拉动作用。2020年起,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国际粮价一直保持上涨态势,2021年美国、巴西等农业大国遇到罕见的干旱灾情,而国内华北地区则在秋收时节遭遇了近5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2022年初,国际部分地区紧张局势已经波及到了全球粮食市场,小麦价格持续走高,国内现货价最高已突破3200元/吨,若冲突持续,全球主粮价格恐会进一步攀升。粮价上涨将带动农资消费需求。2020年以来,国内外化肥价格大幅上涨,国内外种植产业链均步入景气周期。

  其次,随着环保监管力度进一步强化、“三磷整治”等供给侧改革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叠加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落后中小产能难以为继,中小产能的退出有助于行业供需格局的持续改善。

  第三,近年国内多项政策出台有望带动复合肥需求。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将复合肥纳入化肥淡季储备。2021年6月,中央财政拨付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200亿元,直接发放至实际种粮农民手中。2022年初,农业部表示将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多种方式以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2022年3月,根据相关部门的决策部署,国家再次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

  我国复合肥行业转型升级自“十三五”以来被列为化肥行业工作重点,复合肥行业将向规模化、高效化、新型化方向发展。随着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需求逐步升级,人们对高品质、多样化、营养健康、绿色安全的农产品需求越来越大,中高端肥料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是必然趋势。着眼于营养提高、功能改善、减量增效、土壤改良、环境友好等需求的新型肥料,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2011年至2018年的种植效益来看,经济作物的亩均利润远高于大田作物。相应地,经济作物的亩均化肥消费金额也远高于大田作物。例如,2018年,蔬菜与苹果的亩均化肥消费金额为481.76元与454.12元,远高于稻谷、小麦和玉米的130.97元、148.56元与137.53元。而且,近些年来,蔬菜与水果的种植面积略有增加。2020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3.22亿亩,果园1.90亿亩,参照蔬菜和苹果的亩均化肥使用量,则我国经济作物复合肥市场的潜在规模在2000亿之上。根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的预测,2021—2025年,中国新型复合肥市场的年复合增速将达到10%以上。

  经济作物产值高、利润高,复合肥使用量更大,对复合肥的价格敏感度更低,更关注产品贡献和配套技术服务。虽然新型肥料市场广阔,盈利能力高于常规复合肥,但中小复合肥企业普遍缺乏研发新型肥料的技术实力和配套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因此,新型肥料是大型复合肥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竞逐的制高点。

  除经济作物外,玉米、小麦等主粮价格步入持续上涨的景气周期,种粮收益率提升能够充分调动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emc易倍,农户在下一季农资投入时偏好选择品牌复合肥,一些主粮产区的农户也会选择新型肥料。主粮需求明显回暖为新型肥料在大田作物地区的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大田作物施用肥料的产品结构有望向缓控释肥、水溶肥、药肥、功能性小肥种等新型肥料方向优化调整,进而带来新的盈利空间。

  磷石膏是磷化工行业重要的危废产物,由于磷石膏处理成本高、处理难度大,是令所有磷复肥企业都头疼的问题。此前磷肥企业大多采取堆存的办法处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磷石膏问题,日益成为决定磷化工行业发展趋势的关键因素。磷石膏的处理能力,也将成为磷化工企业在行业竞争中能否占据先机的前提。

  2019年1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改委联合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其中提出,组织湖北、四川、贵州、云南、湖南、重庆等省市开展“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2019年4月30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印发《长江“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争取利用两年左右时间,基本摸清“三磷”行业底数,重点解决“三磷”行业中污染重、风险大、严重违法违规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方案》明确了长江“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的总体要求和工作安排,可概括为三项重点、五个阶段。“三项重点”,指磷矿、磷化工和磷石膏库;“五个阶段”,即“查问题-定方案-校清单-督进展-核成效”五个阶段。2019年上半年相关省市完成排查,制定限期整改方案并实施整改,2020-2021年先后组织多轮对排查整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并要求对于“三磷”治理完成项目开展不定期回头看。以湖北省荆门市为例,2019年7月8日,湖北省环境监察总队公布,湖北省已完成“三磷”专项排查,进入整治阶段。整治期间,荆门市开展“三磷”企业清查摸底,重点对全市72家“三磷”企业进行综合整治,先后组织开展4轮“三磷”环境问题专项检查,目前生态环境部“三磷”执法APP录入的129个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

  2020年11月27日,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七届七次理事会暨“十四五”产业发展论坛于青岛召开,会议研究确定磷复肥行业“十四五”发展思路。磷肥方面:在“十四五”期间,突破一批行业内创新发展的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着力推进磷肥行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的总体目标,提升磷肥行业整体竞争力,使磷肥行业更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规模目标:到2025年,淘汰磷肥产能250万吨,控制在2000万吨P2O5/年以下。这意味着,2025年的磷肥产能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还将大幅减少。

  近年来,贵州、四川、湖北等重要磷化工大省相继提出磷石膏“以渣定产”的政策,即以今年循环利用的磷石膏量来决定明年的产生量,从源头削减磷石膏产生量,由此对磷石膏的循环利用转化率明确提出了要求。其中,湖北省作为磷化工强省,磷矿资源保有量、年开采量、磷肥产量等居全国第一,同时也是磷石膏产生大省,目前湖北省磷石膏堆存量3.07亿吨、占全国一半以上。加强磷石膏污染防治及综合利用,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2022年1月,湖北省财政厅会同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研究起草了《关于将磷石膏纳入环境保护税税目“其他固体废物”范围的决定(草案征求意见稿)》《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将磷石膏纳入环境保护税税目“其他固体废物”范围的决定》。2022年3月29日,《湖北省磷石膏污染防治条例(草案)》提交湖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这是全国首部正式进入立法程序的磷石膏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草案。

  2022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严控磷铵等行业新增产能,加快低效落后产能退出,提高磷石膏等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多措并举推进磷石膏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稳妥推进磷化工“以渣定产”。

  在“三磷整治”及各级政策的持续推动下,行业准入条件和污染物防控标准的不断提升,磷酸一铵供给端落后产能显著出清。同时,伴随着国内外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种植积极性有所提升,用肥需求明显回暖,海外价格宽幅上涨。供需格局的同时改善,促进磷酸一铵行业处于高景气度,环保优势明显、资金实力雄厚、资源优势凸显的龙头企业将显著受益。2016年,中国磷酸一铵全年产量达到2334.92万吨,较2011年上涨104.9%,行业产能过剩。与此同时,粮价开始下跌导致需求下滑。在此背景下,磷酸一铵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普遍持续下滑,行业景气度下行,中小企业陆续退出,产能供给收缩,行业产量逐年下滑,竞争格局持续改善。2019年起,在“三磷整治”和环保督察的持续推动下,行业准入条件和污染物防控标准的不断提升,磷酸一铵的产量加速下滑。根据百川盈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累计生产磷酸一铵1242.65万吨,较2016年的2334.92万吨大幅下降46.78%,连续五年下降。

  受益于磷酸铁锂重回锂电池正极材料主流,2020年开始磷酸铁锂装机量大幅加速,据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1年动力锂电池装机量高达154.5GWh,同比增长143%。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全年装机量为80GWh,占比52%,同比增长227%;三元电池全年装机量为74GWh,占比48%,同比增长91%。2021年7月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首次超过三元,占比达到51%,此后每月装机量占比保持在55%以上。2022年1—2月,磷酸铁锂电池以16.7GWh的装机量,大幅超过三元锂电池的13.1GWh的装机量,磷酸铁锂电池的占比依旧稳定在55%以上。

  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等对磷酸铁锂的高需求推动,上游原料磷酸铁需求量持续攀升,行业开工率居高不下。据统计,2021年11月以来,磷酸铁企业开工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预计磷酸铁供给端的紧张状态在整个2022年内难以缓解,高景气周期将持续。

  生产磷酸铁和磷酸铁锂,需要用到工业级磷酸一铵和高纯度磷酸。随着磷酸铁锂和磷酸铁需求的快速增长从终端向上游传导,工业级磷酸一铵-高纯度磷酸-黄磷/磷肥-磷矿石全产业链需求俱增。预计2025年中国磷酸铁锂需求量可达200万吨以上,对应工业级磷酸/磷酸一铵总需求在150万吨以上。工业级磷酸一铵将充分受益于下游需求的爆发。

  2019年7月,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颁布《湖北省磷铵等化工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根据该办法,农用级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与工业级磷酸一铵项目可相互置换,项目产能数量核定按五氧化二磷含量进行换算。农用级磷酸一铵转产为工业级磷酸一铵,需要新建装置,建设周期需要一年以上。因此,工业级磷酸一铵的全行业产量在未来一年仍将处于紧缺的状态。同时,农用级磷酸一铵转产为工业级磷酸一铵,将进一步导致农用级磷酸一铵的产能与产量下滑,农用级磷酸一铵的盈利能力将提升。2022年初,工业级磷酸一铵价格稳步上扬,最高已突破6000元/吨,在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拉动下,磷酸一铵的资源稀缺性愈加凸显。

  近年来我国复合肥行业呈现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低的特点,复合肥企业进入成本、技术、品牌、服务和资源整合全面角力的关键阶段,具备成本优势、品牌优势与市场渠道优势的创新型企业在本轮整合阶段获得更多的优质经销商资源和市场份额,逆势扩张,提升市场占有率,并将在行业景气度回暖时具有更大的业绩弹性。

  我国复合肥行业转型升级被列为复合肥行业“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根据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的《“十四五”发展路》,“十四五”期间复合肥行业继续以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总体目标。复合肥行业正朝着规模化、高效化、新型化方向发展,复合化率也将逐步提高。在成本方面,拥有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的企业,将在原材料价格波动时更具有抗风险能力;在产品竞争方面,着眼于营养提高、功能改善、减量增效、品质提升、土壤改良、环境友好等需求的新型肥料,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品牌方面,随着消费者对于肥料产品应用效果辨识的加强,拥有良好群众口碑的品牌将更容易在竞争中胜出;在市场竞争方面,拥有优质农资经销商资源的复合肥企业,将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在技术服务方面的竞争将尤为激烈,农资供应和农业服务将朝着专业化、一体化、服务化和现代化趋势发展;资源整合将会加速,主要通过企业间横向兼并重组和上下游一体化整合开展。

  近年来,国家强力推进土地流转,旨在解决耕地碎片化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2004年,我国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仅为0.58亿亩,2020年10月,全国农村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超过5.55亿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37%以上。农村土地流转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适度规模经营在规模、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引领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随着我国耕地流转面积的不断增加,流转比例的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的各类产业化经营主体快速发展。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多次对家庭农场培育发展作出部署,探索构建家庭农场示范创建体系,指导各地分级建立家庭农场名录制度,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同时,对家庭农场立法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鼓励各地先行先试,出台规范性文件或地方性法规规章,推进家庭农场发展制度化、法制化。通过健全家庭农场管理服务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引导更多农业规模经营户发展成为有活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2020年6月,全国家庭农场数量超过100万家,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220多万家,辐射带动全国近一半农户,全国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约9万家,培育超过6000个产业化联合体,带领1.25亿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是现代农业发展主体、主要农产品供给主体,同时还是社会化服务主体。

  与传统的小农分散经营不同,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生产经营的规模效应更好,年收入远远高于普通农户。因此,其对复合肥的消费更看重肥效与性价比,对于农业的生产技术和服务的投入更看重投入产出比;此外,由于经营规模增加,传统的经营作业方式难以为继,规模经营主体更迫切地需要依赖农业技术和服务来降低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这为复合肥龙头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其次,相对于传统农户,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对复合肥、技术和服务具有更强的甄别能力,注重复合肥的性能与功效。因此在产品、服务和价格方面具备优势,且真正能为规模化农户创造经济效益的优质企业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规模集约化和分工产业化阶段,农户在农资购买方面的投入快速增长,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一阶段不论市场规模还是增速,农资产业发展都十分引人注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需求也在逐步升级,人们对高品质、多样化、营养健康、绿色安全的农产品需求越来越大。面对消费者需求品质的提高,国内农产品种植户也开始布局高档水果和蔬菜的种植,消费者对国内优质水果的需求及认可度有显著提升。近年来国内经济作物的品种数量不断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我国的蔬菜种植面积分别为2.61亿亩、2.94亿亩和3.22亿亩,果园面积分别为1.60亿亩、1.68亿亩和1.90亿亩,呈现逐年稳健增长态势,未来肥料向新型化、功能化转变,中高端肥料的渗透率不断扩大是必然趋势。

  公司是磷复肥行业龙头企业,产销量高居全国第一。公司产品种类齐全、资源优势显著、历史口碑扎实、渠道粘性突出、技术和服务持续创新、内部管理不断升级,为龙头地位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充分支撑与动力。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化工行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磷复肥、新型肥料、磷酸铁、磷石膏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现代农业产业解决方案提供业务。

  公司在湖北荆门、湖北宜昌、湖北钟祥、四川雷波、山东菏泽、河北徐水、广西宾阳、江西九江、吉林扶余、新疆昌吉、甘肃金昌以上十一地建有大型生产基地,具有年产各类高浓度磷复肥约90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磷矿石90万吨/年生产能力,其中磷酸一铵产能185万吨/年(含工业级磷酸一铵产能15万吨/年),配套生产硫酸270万吨/年、合成氨15万吨/年、硝酸15万吨/年。

  公司产品覆盖磷肥(主要为磷酸一铵)、常规复合肥、新型复合肥三大板块多个系列。常规复合肥依托综合性品牌“洋丰”、“澳特尔”,覆盖硫酸钾复合肥、尿基复合肥、高塔复合肥、BB肥等多个品种;新型复合肥主要依托综合性品牌“洋丰”、“澳特尔”的子品牌,以及高端特肥品牌“力赛诺”和专有品牌“乐开怀”,包括针对高附加值作物“高富专”专用肥系列、采用欧洲经典工艺的“洋丰至尊”高端硫基复合肥、“洋丰正好”作物专用肥、“百倍邦”特种肥料、“水白金”和“简惠”水溶肥、“水白金”倍速2.0高端水溶肥、“洋丰硫”生态级肥、“锌磷美”中微量添加复合肥、“菌磷天下”复合功能性菌肥、“机多宝”有机-无机复合肥、“洋丰-康朴”稳定性肥料、“逍道”硝硫基肥、“澳之蓝”水溶肥与海藻肥、“两相益”药肥、“福康多”特种液体肥料等系列。“力赛诺”专注于功能肥料及特种肥料,“乐开怀”在兼顾电商销售、种植大户、种植基地直销的同时,专注于提质增效系列产品。公司与德国康朴专家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全面负责世界级品牌康朴复合肥,包括诺泰克、百富佳、智农等子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推广销售,成功跻身国内超高端复合肥市场领域,在获得良好市场效益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公司的整体品牌形象。产品系列在行业内最为完备齐全,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在不同周期的生长需要。

  营销渠道方面,公司在全国建有37个销售团队,通过“一级代理直管、深度营销”模式进行统一销售,并且根据地域差异、客户差异、季节差异、服务差异实行差异化营销模式,持续创造渠道价值。技术服务方面,公司搭建了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西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近20所科研院所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团队,公司内部近200名农技师团队以及基层服务团队组成的技术服务金字塔体系。公司现有一级经销商5,500多家,终端零售商70,000多家,构建了“点面结合、纵横交错emc易倍、重点突出、辐射全国”的市场体系,营销网络稳定性好、执行力强,遍布中国内地所有省、市和自治区,在湖北、河南、吉林等农业大省市场占有率稳居前列。

  2021年,为丰富磷化工产业链的产品布局,抓住新能源市场发展机遇,满足国内外对新能源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洋丰楚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在湖北钟祥、湖北宜都投建磷酸铁生产基地,预计投资60亿元建设30万吨磷酸铁、15万吨磷酸铁锂及相关配套项目。其中投资25—30亿元与江苏龙蟠科技603906)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格林美002340)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分别设立合资公司建设20万吨磷酸铁及相关配套项目,拟以参股形式投资格林美牵头建设的不小于10万吨/年磷酸铁锂项目;另与宜都市人民政府签署投资30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磷酸铁、5万吨磷酸铁锂及配套10万吨精制磷酸生产线项目。项目建成后可以扩大公司在磷化工产业链的经营规模,发挥与现有磷矿石、磷复肥业务的高度协同作用,巩固公司在磷化工行业的领先优势,提升综合盈利能力。

  磷石膏是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综合利用是摆在所有磷化工企业面前的一道高难题和必答题,过去行业内几乎没有成熟经验。近年来,在国家“三磷整治”和各地政府“以渣定产”要求下,公司积极行动起来,成立了子公司——湖北新洋丰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负责磷石膏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与国内磷石膏研究领先的科研院校合作共建产品研究中心,引进多名国内知名的专业技术人才,对磷石膏综合利用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通过技术和模式两方面的大胆创新和实践,高效助推公司磷石膏综合利用取得快速发展。技术创新重点聚焦提纯石膏粉和球状水泥缓凝剂两个产品。公司与武汉工程大学合作,引进磷石膏提纯技术,新建了国内领先的年产30万吨磷石膏提纯量产装置,经过系统改造成功后又扩产扩能到90万吨,该技术在四川雷波基地和湖北宜都基地进行快速复制推广。公司的球状水泥缓凝剂技术可以对新鲜磷石膏进行独特处理,处理后的产品在冬天完全可以取代天然石膏或脱硫石膏,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模式创新即“我建园区你创业”的模式,公司在荆门总部生产基地建设磷石膏绿色建材产业园,由公司出资完成征地并建设厂房、仓库以及石膏粉煅烧生产装置后,对下游磷石膏深加工企业进行招商引资,目前园区内已经入驻7家磷石膏终端产品生产企业,产品涵盖轻质隔墙板、石膏基自流平、轻质抹灰石膏、防静电地板、砌块砖等系列,通过园区内企业使用公司生产的提纯石膏粉,较好带动了公司产品在周边市场的销售。同时,公司还加快项目建设和市场开拓力度,在荆门东宝、荆门钟祥、湖北宜都、四川雷波四个基地建设了多个磷石膏综合利用生产装置,组建了近五十人的营销团队,目前公司磷石膏产品的销售范围已经覆盖全国十多个省市和地区。

  公司在聚焦复合肥主业做大做强做优的基础上,紧跟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关注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结合与应用,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优势,通过战略投资和资源整合,在创新与资本的双轮驱动下,以内生发展和外延式扩张相结合的方式,向现代农业方向延伸,通过主要水果品种的示范种植引导,将当地的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纳入到自身产业体系之中,打通从农资生产到种植和农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不仅可以增强客户的粘性,提升公司复合肥销量,而且有望为公司打造出新的业绩增长点。

  复合肥行业的上业为基础化肥,即尿素、氯化铵、硝铵磷、磷酸一铵、氯化钾、硫酸钾等,主要提供氮、磷、钾元素。从复合肥产品成本构成来看,用作原材料的基础肥料占生产成本的比例超过80%,对复合肥产品成本及销售价格影响较大。其中,氮元素的主要提供者为尿素和氯化铵,少部分来自硝铵、碳铵;磷元素的基础肥料主要为磷酸一铵,其价格发展趋势主要受磷矿石、硫磺资源及磷石膏处理能力与成本的制约;钾元素的基础肥料为氯化钾,我国钾肥产能有限,部分通过进口满足,因此钾肥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综上,上业与复合肥行业关联度较高,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复合肥行业的生产、销售影响较大,公司通过不断强化上游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平滑原材料波动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复合肥和现代农业服务行业的下业为农业种植业,面向对象为经销商和农户,最终消费群体为广大种植户,以种植户的需求为导向进行生产和服务。近年我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工作收尾,土地经营权的流动和转让推动我国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居民膳食结构升级带动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农业生产对肥料(特别是新型肥料)和现代农业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随着农民科学施肥观念的不断增长和新型肥料的普及,农业种植业生产对复合肥的需求增长趋势将高于单质肥,且对复合肥的肥效提出更高要求。复合肥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与下业农业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公司生产过程所需原材料包括尿素、氯化铵、氯化钾、合成氨、硫磺、磷矿石等,公司采取“集中采购、统一调配”的采购模式,首先汇总各生产单位采购计划,统一安排采购活动,并根据各生产单位所辐射的供应商和运输半径进行调配,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由于下游用户存在季节性采购的特点,使得复合肥行业销售淡、旺季特征明显,在复合肥销售旺季,上游氮、磷、钾等单质肥原材料供应紧张且价格上涨。因此,为了降低采购成本,保证复合肥原材料供应,公司采取淡季低价储备,错季采购的策略。

  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具体操作是:由物资供应部负责统一管理,物资采购原则上以产定供,采购计划由各生产单位根据生产调度指令编制,生产调度部审核统一汇总提交物资供应部;物资供应部将根据供应商数据库选择供应商,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经营计划采用持续分批量的形式向供应商实施采购。

  生产管理中心根据工艺过程确认重点并编、审、批工艺操作规程;对于常规产品,由销售部门根据销售及库存情况向生产单位下达生产计划;对于非常规产品,孵化新配方由研发部门/销售部门提出配方需求,分管领导批准后,生产调度部和财务管理部核算成本,销售部下达生产计划。分管生产领导根据销售部的生产计划,全面组织调度生产。各生产厂按下达的计划配方组织生产,确保产量达到生产调度部下达的标准,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生产管理中心组织质量分析会,利用适当的方法对生产过程的能力及产品质量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指导并监督执行。

  公司产品的终端客户为广大的农民用户,由于终端客户分布较广,销售模式主要采用经销商销售的模式。具体而言,通过“企业→经销商→零售网点→农户”这样的层级结构,将产品送到农户手里。公司建立完善的销售体系,内部组建销售团队对销售人员直接管理。销售人员负责所辖区域的产品销售及指导,并且对所属辖区经销商及零售网点进行管理。随着科学施肥、平衡施肥、农化增值服务观念的深入人心,逐渐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销售管理体系由销售部、市场部、技术推广部、物流管理部以及37个销售团队组成。销售部执行董事会审定的销售计划,全面管理、指导、检查、督促运输部门及各销售团队在市场调研、拟订销售工作计划、市场开发和维护、经销商的管理和技术支持、货物进出等方面的工作;市场部、技术推广部、北京新型肥料研究所和荆门新型肥料研发中心在售前、售中、售后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各销售团队及办事处做好产品销售、广告宣传、货款回笼、网络建设、售后服务、客户评价等工作。

  1.江西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于2021年1月25日新版排污许可证变更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96N001U。

  2.吉林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于2021年5月17日新版排污许可证变更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91220724MA0Y3WE78P001U。

  3.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7月5日新版排污许可证补充申报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01A001P。

  4.荆门新洋丰中磷肥业有限公司于2021年8月6日新版排污许可证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89R001Q。

  5.四川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于2021年9月23日新版排污许可证重新申请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003001R。

  6.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万吨/年经济作物专用肥项目(变更)于2021年9月31日获荆门市生态环境局环评批复(荆环审[2021]92号)。

  7.宜昌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宜都分公司于2021年11月2日新版排污许可证重新申报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91420581MA49406N0M001R。

  8.湖北丰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5万吨/年磷酸铁及配套项目于2021年12月3日获荆门市生态环境局环评批复(荆环审[2021]109号)。

  9.湖北新洋丰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30万吨/年建筑石膏粉生产项目建设项目于2021年12月23日获荆门市生态环境局东宝分局环评批复(东环函[2021]110号)。

  10.河北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于2022年1月16日新版排污许可证变更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859001V。

  11.广西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于2022年1月25日新版排污许可证整改后申请通过审批,许可证编号为:91450126MA5N0K0870001P。

  公司主要产品覆盖磷肥(主要为磷酸一铵)、常规复合肥、新型复合肥三大板块。

  2021年,公司合计收到与收益/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13678.94万元,不具有可持续性,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化肥销售淡季,一是对生产装置进行轮流短停检修,确保各项装置安全有效运行;二是随着经销商因化肥价格波动及用肥季节提前或推迟等影响,随时调整其淡储旺销策略。

  经过近40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了产业链一体化的竞争优势,已建成11大生产基地,具有年产各类高浓度磷复肥约900万吨的生产能力,配套生产硫酸270万吨/年、合成氨15万吨/年、硝酸15万吨/年。公司的硫酸、合成氨与硝酸均自用。公司在湖北荆门、湖北宜昌、湖北钟祥和四川雷波建立大型磷酸一铵生产基地,毗邻长江,从而有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加快供货反应速度,公司拥有185万吨磷酸一铵产能(含工业级磷酸一铵产能15万吨/年),位居全国第一,产品充分满足自用,还可部分外销。此外,公司是复合肥行业规模前三甲中,唯一具有钾肥自营进口权的企业,每年进口的钾肥可以满足公司一半的生产需求。

  2021年7月,控股股东洋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履行重组承诺,依据成熟一家注入一家的原则将雷波新洋丰矿业有限公司注入到公司,同时进一步做出承诺将荆门市放马山中磷矿业有限公司50%的股权注入公司,进一步优化了公司的资产结构及业务结构,有效推动各方优势资源整合,加强公司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巩固产业链一体化的竞争优势。

  上游原材料的布局,为公司构筑了成本领先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产业链向下游延伸至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

  公司已经形成年产约900万吨高浓度磷复肥和新型肥料的生产能力,企业规模、产品品类居全国磷复肥企业前列。

  公司在科学研究市场差异化需求与现有产品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专用配方肥、硝硫基复合肥、缓控释复合肥、水溶肥、生物有机肥等可生产用于水稻、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以及蔬菜、果树、花卉等经济作物的二十多个大类八十余种肥料品种,并形成系列作物营养解决方案,这些新型肥料产品及其使用方案具有环境友好、养分高效、功能集成、轻简省力等优点,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全生长期的营养需求,达到平衡施肥、养分综合利用和土壤改良的最佳效果。同时,公司加强产品科普与技术服务,全力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改善土壤环境,降低种植成本,实现增产增收。未来,公司将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新型复合肥的产品结构占比,深度匹配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为业绩持续增长提供加速动力。

  公司现已形成“洋丰”、“澳特尔”、“力赛诺”和“乐开怀”四大品牌,多品牌策略契合了当前农资市场分层次的需求,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一直以来,公司坚持以工匠精神夯实产品体系,高度重视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公司现有营销人员近1,000名,一级经销商5,500多家,终端零售商70,000多家,现有营销网络稳定性好、执行力强、覆盖面广,销售网络遍布中国大陆所有省、市和自治区,具备业内网络分布最密、专业水平居高的营销队伍。公司在东北、湖北、河南、广西等重点市场已经建立绝对领先的优势;此外,西南、东南等相对薄弱的市场作为重点市场,不断加大资源投入,提升市场占有率。

  公司与中石油合作纵深扩展,以“春来早”为渠道专用品牌,建设了一条新的渠道经营模式。以东北市场为首发,经过三年的积淀,合作区域正逐步向西北及全国网点扩散。其他跨行、跨业、跨上下游的专业渠道合作也在持续推进。

  公司自2017年开始组建技术服务部门,现已形成一支由近200名经验丰富的农艺师组成的高素质专业队伍,这些农艺师均毕业于国内著名农业院校或具有多年生产实践经验,普遍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以上学历超过50%;涵盖植物营养、植物保护、园艺学、土壤学、农学、栽培学、果树学和微生物等涉及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专业。公司未来仍将持续扩大农艺师团队的规模,预计十四五末,实现技术服务人员300人以上的规模。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实行差异化竞争、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增强经销商与种植户的粘性,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从服务团队建立之初到2022年3月,公司技术推广部已建设完成2658块高标准示范田基地,规模居业内领先水平,覆盖全国主要省、市、自治区及主要经济作物、大田作物品种。通过建设高标准示范田,向经销商与种植户直观展示新型肥的肥效,助力新型肥料的推广。

  公司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和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拥有先进完备的研发和检测设备,建有精密分析实验室和现代化试验基地,可满足不同技术系列、不同试验标准要求的检测和试验。

  研发平台建设。公司建立了科学、先进的产品研发体系,实验室配套了价值近千万元的先进的大型检测设备和无损检测设备,支撑公司产品创新。公司为了进一步扩大研发优势,在北京总部建成行业最先进的绿色智能肥料研发实验室,进一步提升开展土壤与肥料之间的关系、作物与肥料之间的关系和肥料与应用场景之间的关系研究。在湖北荆门建有新型肥料研发中心、实验种植基地和尿基复合肥、高塔复合肥试验工厂,支撑公司工艺技术研究和转化。

  研发软件投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人员招聘,强化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目前引进高层次人才2名,应用技术研究人员100多名,从原始创新、产品开发、应用技术等多个方面,推动公司新型肥料开发及推广应用。

  国家及省部级平台建设不断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中国农大-新洋丰新型肥料研发中心,公司设立了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企业急需的研发人才。“农业农村部作物专用肥料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农业大学、英国洛桑试验站等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土壤-作物-肥料检测设备、手段和理论技术,通过开放课题,加强本地化的土壤作物无损检测建模技术研究,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果;油菜开放课题“油菜精准轻简高效养分管理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引进山东农业大学“生物基缓控释肥专利”技术,建成5万吨控释肥生产线,同时设立“缓控释肥产品研发与应用技术研究”开放课题,推动新型可降解、低成本膜材研究。为了提升新型肥料产品效果和竞争力,正在建设藻源生物刺激素生产研发平台。

  国际研发平台方面。与国际国内权威专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优势企业机构广泛开展合作交流,通过借脑风暴实现科学技术的高位嫁接,增强企业技术研发创新能力。2020年公司成立MAX-IFIC国际肥料创新中心,在国际合作方面,与国际肥料行业知名企业和肥料专家合作,聘请国际肥料工业协会前主席、前秘书长、国际肥料发展中心新型肥料中心主任等多位国际肥料专家担任技术顾问,紧跟国际上最先进的肥料生产技术和工艺,应用国际最前沿技术,成功开发了“洋丰至尊”系列、“洋丰优雅”系列、“水白金”高端系列、力赛诺“ENOKA”系列产品,储备了一系列水溶肥新技术。公司将持续与国际高层次科技人才合作,支撑公司产品创新,引导国内化肥行业技术进步,推动行业构建以作物为导向的专用肥料产品体系,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公司将“人才兴企”战略列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优先战略。目前公司已基本建立起一批从业经验丰富、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团队。公司创始团队懂技术、善经营,深谙行业发展。特别是公司分管生产技术、销售、采购、财务等业务的高管团队加入公司均达到20年左右,且均从基层做起,具备丰富的行业与公司治理经验,能够准确辨析行业发展脉络及自身战略实施,对生产经营的综合把控力强。公司自上市以来,又积极引进了一批战略、技术、营销等领域的高级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其次,公司注重员工激励,上市之前与上市之后,均对核心骨干实施了股权激励,股权激励范围广力度大,公司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公司高管团队与核心业务骨干,上下利益高度一致。

  再次,公司拥有完善的培训机制与人才发现机制,建立了通畅的内部选聘及上升渠道,有助于公司人才队伍的持续稳定与壮大;公司将薪酬制度与企业绩效管理结合,通过增加晋升机会、完善绩效激励、提高福利待遇等举措保持企业人才队伍的动力与活力。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人才建设“引得进、激得活、留得住、提得高、出得去”方针进行了科学调整与优化,有效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了组织架构调整,使组织效能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对各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百人计划”入库人员实行360度考核评聘,营造“能者上emc易倍、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氛围,同时按计划有序推进“百人计划”战略。“百人计划”实施四年来已培养出中层干部34人、专业类工程师7人。2021年出台后备干部试行管理办法,与“百人计划”并驾齐驱,双渠道搭建干部预备队培养机制。

  第四,全面深化校企战略合作。为满足公司战略发展对人才的需要,2021年公司与武汉大学合作开设中高层管理干部综合能力高级研修班,已于2021年10月成功开班,参训人员二百余人。与荆楚理工学院、荆门技师学院联系,已达成化工专业类和技工类人才培养合作意向。近年来,公司校企战略合作的层次将不断提高,合作范围将不断扩大、合作成果将不断显现,为公司输送和培养了一批高质量人才。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0,152.66万元,同比增长17.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969.28万元,同比增长28.22%。2021年末,公司总资产为1,313,734.94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2.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96,312.17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4.12%。

  2021年,公司实现磷复肥销量461.40万吨,同比下降3.69%;磷复肥销售情况具体到各类产品:(1)磷肥销量78.22万吨,同比减少30.88%。实现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7.95%,较2020年减少3.34个百分点;(2)常规复合肥销量292.83万吨,同比减少0.37%。实现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5.52%,较2020年减少0.37个百分点。(3)新型复合肥销量90.34万吨,同比增长25.44%。实现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1.71%,较2020年增加3.86个百分点。

  为丰富磷化工产业链的产品布局,抓住新能源市场发展机遇,满足国内外对磷酸铁日益增长的需求,公司分别于2021年8月16日、2021年9月3日、2022年1月4日、2022年1月21日召开第八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及第八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及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磷酸铁及上游配套项目的议案》、《关于全资子公司洋丰楚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对外投资暨与宜都市人民政府签署项目投资协议的议案》,公司及全资子公司预计投资60亿元建设30万吨磷酸铁、15万吨磷酸铁锂及相关配套项目,其中投资25—30亿元,与江苏龙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分别设立合资公司建设20万吨磷酸铁及相关配套项目,拟以参股形式投资格林美牵头建设的不小于10万吨/年磷酸铁锂项目;与宜都市人民政府签署投资30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磷酸铁、5万吨磷酸铁锂及配套10万吨精制磷酸生产线项目。项目建成后可以扩大公司在磷化工产业链的经营规模,发挥与现有磷矿石、磷复肥业务的高度协同作用,巩固公司在磷化工行业的领先优势,提升综合盈利能力。

  向新能源和精细磷化工转型升级是新洋丰全面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布局,依托企业丰富的磷矿资源和近四十年从事磷化工的生产积淀,迅速抢占行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高地,不仅有利于巩固肥料主业的行业领先地位,更有助于将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为继肥料主业之后的第二主业,开启第二增长曲线,拓宽未来的盈利空间。形成从单一的磷复肥产业,升级为磷复肥、新能源双主业和磷石膏建材一辅业的“两主一辅”产业格局。

  公司的前身可追溯到1982年,迄今为止已有接近40年的发展历史,多年来持续保持行业第一阵营的地位,且近年来行业地位愈加稳固。

  公司多年来坚持高质量发展、稳健经营,在2016年以来行业调整期的整合中逆势而上。受到行业景气度下滑的影响,2016年起复合肥行业中的多数企业面临毛利率下滑,销量下滑的情况。公司凭借多年打造的一体化成本优势、渠道客户黏性和产品自主创新,构筑了稳固的经营护城河,从而实现复合肥销量连续稳定增长,由2015年的260.67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383.1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6.63%,累计增幅为46.99%,公司市占率由2015年的4.56%提升至2021年的7.96%。同时,通过新型肥料市场的布局和发力做到产品结构不断升级,新型复合肥的销量占比逐年提升,带动复合肥整体毛利率趋势向上。

  2020年起,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全球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2021年美国、巴西等农业大国遇到罕见的干旱灾情,而国内华北地区则在秋收时节遭遇了近5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2021年起,国内以玉米为代表的主粮价格走势坚挺,连创新高。2022年初,受国际局势的影响,全球粮食市场波澜再起,小麦价格持续走高。主粮价格维持高位运行态势,对复合肥的价格和消费有很强的支撑和拉动作用。2020年以来,农民种植意愿提升,全球种植产业链均迎来景气阶段。从供给侧看,企业盈利空间的挤压和环保要求逐年提升将加快清退落后产能,改善行业供给格局。从行业结构看,经销商资源集中度的提升和规模化种植的推广都有利于大型复合肥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公司在行业整合期逆势扩张蓄力,将充分享受行业新一轮的复苏和成长。

  近年来,公司紧跟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要求,着力开拓新型肥料市场,大力推进产品创新战略,针对新型肥料的研发、技术推广和市场营销分别打造了高效的研发团队、技术服务团队和市场营销团队。经过近两年的技术和研发积累,公司的产品创新已经走在了同行业的前列。新型肥料销量由2016年的33.56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90.34万吨,5年时间增长了169.23%,年复合增长率21.91%。

  在产能建设方面,2021年公司新增复合肥产能逾50万吨,均为新型肥,包括水溶肥、高品质经济作物专用肥。未来几年,公司还将视市场需求和现有产能利用率情况投建新型肥产能,丰富新型肥产品品类。

  在产品创新研发方面,公司在“绿色洋丰”的发展框架下,加强自主研发系统建设,建立了一整套的产品开发方案,包括配方制定流程,中微量元素添加工艺,产品小试、工试,产品理化性状评价和效果评价,试验效果跟踪及问题反馈机制等,使研发更具系统性。公司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和墨尔本大学在氮、磷和中微量元素增效方面开展合作,聘请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陈德立教授、阿德莱德大学Mike院士、国际肥料工业协会前秘书长米歇尔等专家为顾问,成立了MAX-IFIC国际新型肥料创新中心,旨在对标和超越国际一流产品,结合我国农业需求,设计出高端新型肥料产品。近年来公司对标国际一流隆重推出了“洋丰至尊”系列、“洋丰优雅”系列、“水白金”高端系列、力赛诺“ENOKA”系列产品;进一步优化了水溶肥体系产品;围绕双效抑制技术开发了玉米肥和油菜肥;推出了“福康多”和力赛诺旗下“根力壮”“果优美”等特肥系列产品;围绕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开发了“高富专”系列产品;通过转化节肥增效技术,推出了适用于大田作物的水稻肥、花生肥和油菜肥等。我们还围绕新型肥料发展方向,研发、验证了东北水稻专用肥、全水溶钙镁肥等一批新产品,储备了微生物氮磷增效、海藻提取物自产等一批新技术。企业布局轻简化施肥和生物增效自主研发平台,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布局了缓控释肥产能和藻源生物刺激素产能。

  在技术服务方面,经过多年在终端市场的技术服务实践,公司已经搭建了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西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近20多所科研院所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团队;在技术服务的落地上,公司与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战略合作,与公司内部近200名农艺师团队以及基层服务团队组建技术服务金字塔体系。该体系为核心经销商及大型种植基地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与服务,重点实现“三聚焦”,即聚焦区域、聚焦作物、聚焦新品,以促进经销商产品更新升级和服务方式的转型;通过示范田建设与观摩会、测土配方、全程跟踪指导为核心客户提供作物整体解决方案,以促进新型肥料产品的推广,提高市场占有率;为政府采购项目提供定制产品服务和售后指导等综合技术服务,更好地践行企业使命和社会责任。

  在市场营销方面,一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公司全力推广新型肥料的战略思路,牢牢抓住新型肥料销售,取得了较好的新品增量业绩。公司通过持续不断的观念引导、示范试验和渠道推广予以坚决实施,培育出以“洋丰硫”和“百倍邦”为代表的高品质肥料产品,给作物带来高收益,也给客户带来高回报,从消费者、客户到业务员都接受了这一观念并在行动上积极落实。十四五开局头两年,公司集成创新再出新成绩,推出“洋丰至尊”硫基复合肥产品系列。洋丰至尊系列产品工艺先进、产品稀缺、施用高效、效果领先,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大单品。“洋丰至尊”硫基复合肥在现有的洋丰硫基复合肥的基础上再下一城,为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在硫基复合肥领域话语权。同时,结合当前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高附加值作物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地方农业大政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洋丰从土壤出发、从作物种植痛点出发,以种植效果为根本出发点,研发、推广、销售高附加值作物专用肥,实现农民增收、渠道获益、企业发展、农业进步的多赢目标。二是引进新的团队,开启新的品牌,全力开拓高端新型肥料市场。通过导入优秀的差异性营销运作模式,实现多模式、全品系的整体营销布局。新团队专注康朴、力赛诺两大高端品牌的市场运营,通过创新营销模式及专业化服务,取得良好效果、呈现快速成长态势,成为公司新型肥料新的增长点。三是抢抓机遇,全力以赴,实现客户优化与招商双轮驱动。在行业整合洗牌期,很多优秀的渠道客户在重新审视代理品牌,寻找新的合作目标。公司抢抓机遇,开展了大规模的招商活动,吸引了一批有思路、有实力的新渠道客户。四是改革模式,强化管理,推进营销管理效能的进一步提升。小组作战逐步替代单兵作战,以更好地满足农业种植升级对技术与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营销过程精细管理和节奏把控、试验示范助推、会议营销化整为零、大单品打造、先进经验移植等工作数量与质量并进,传承与创新同行。

  4.发行10亿元可转债,扩建30万吨/年合成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战略进一步深化,巩固成本优势护城河

  2021年4月,公司10亿元可转债完成发行,本次10亿元的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年产30万吨合成氨技改项目。公司荆门基地30万吨/年合成氨技改项目已于2020年3月启动,拟投资15亿元将原有15万吨/年设备扩建至30万吨/年,建设周期预计2年。合成氨项目建成后,淘汰合成氨现有落后产能,采用水煤浆气化工艺等先进技术,降本增效。预计可满足湖北三个基地磷酸一铵及复合肥生产需求,通过原料自给能力的提升和外购运输费用的减少进一步降低企业磷复肥生产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公司生产更节能、环保、安全、高效,推动公司战略发展可持续、稳健且长远。

  公司成立近40年来坚持产业链一体化布局,迄今已具备磷酸一铵年产能185万吨(全国第一)、钾肥进口权(复合肥销量前三甲企业中唯一),配套生产合成氨15万吨/年等。本次合成氨技改项目将进一步强化公司产业链一体化的战略布局,加深公司的成本优势护城河。另外,由于合成氨价格波动较大,项目投产后亦可以增强公司抵御上游原材料大幅波动风险的能力,以实现公司高质量稳健经营的目标,巩固磷复肥主业核心竞争力。

  为实现公司“十四五”期间的战略规划目标,实现新型肥料的迅速放量,董事会与营销管理层决定成立河南改革示范区。河南是知名农业大省,也是新洋丰成熟市场的优秀代表,具备用户品牌认同度高、物流便利、客户基础好等诸多优势;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河南在确保主粮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全力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经济作物面积逐年提升,目前已接近4000万亩。公司通过河南改革市场大跨步、全方位的强力创新,在渠道深度细分与精细化管理、技术与营销有机结合,落地小组高效运作、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专用肥营销推广、智慧农业服务中心这五个方面探索经验。力争通过管理、队伍、产品和模式全方位的改革,助推新型肥料在改革示范区迅速放量,为全国市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2年初,公司继续扩大改革范围,将山东市场同步纳入示范区。山东是种粮大省,农副产品种类多、产量大、设施设备农业发展领先、高效肥需求量大,是新型肥料的前卫消费市场。公司聚焦资源,改造队伍提升作战能力,标杆市场打造营销高地、经作区重点服务穿透,同时迎合融媒体时代新型传播模式,与山东农科频道达成战略合作,提升区域市场的传播声量。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农产品价格景气度显著上行。2020年以来,国内主粮价格开启上涨,玉米多年种植面积调减结束、国储库存已至低位,叠加下游饲料需求缺口扩大,2021年玉米价格连续刷新近年新高,6月国内玉米价格最高至接近3000元/吨。2020年起,全球新冠疫情背景下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全球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2021年美国、巴西等农业大国遇到罕见的干旱灾情导致减产,2022年初,部分地区紧张局势已经波及到了全球粮食市场,小麦价格持续走高,国内现货价最高已突破3200元/吨。粮价上涨带动农资消费需求量价齐升,2020年以来,国内外化肥价格大幅上涨,下游经销商备货积极性提高,农民种植意愿提升,国内外种植产业链均步入景气周期。

  三磷整治持续推进。2020年3月,生态环境部执法局组织召开长江“三磷”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视频会议,调度各省“三磷”工作推进情况,督促企业加大整治力度,严格整治要求。目前整治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省磷肥企业正按照制定的整改方案持续推进,确保整改到位。2022年,湖北省计划推进磷石膏治理立法,推动磷石膏污染防治和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三磷整治之于我国磷肥供给是一轮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出清和压缩,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磷肥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新型肥料行业需求不断增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食物消费也日趋多样化。我国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比重的不断增加,土地流转政策推进带来的耕地集中化和种植规模化,均扩大了对优质肥料的需求。未来以缓控释肥、硝基复合肥、水溶肥、微生物菌肥等为代表的绿色、高效、环境友好的新型肥料产品将会继续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成为复合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

  磷酸铁与工业级磷酸一铵高度景气。受益于磷酸铁锂重回锂电池正极材料主流,2020年开始磷酸铁锂产量大幅加速,2022年1月份,三元电池产量10.82GWh,磷酸铁锂电池产量18.79GWh。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等对磷酸铁锂的高需求推动,上游原料磷酸铁需求量持续攀升,行业开工率居高不下。据统计,2021年11月以来,磷酸铁企业开工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预计磷酸铁供给端的紧张状态在整个2022年内难以缓解,行业高景气将持续。作为磷酸铁的原材料,工业级磷酸一铵将充分受益于下游需求的爆发。同时农用级磷酸一铵转产为工业级磷酸一铵,将进一步导致农用级磷酸一铵的产能与产量下滑,农用级磷酸一铵的盈利能力将提升。2022年初,工业级磷酸一铵价格稳步上扬,最高已突破6000元/吨,在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拉动下,磷酸一铵的资源稀缺性愈加凸显。

  未来五年,公司将顺应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要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坚持创新驱动、高举绿色战略,聚焦农资肥料主业,发展磷酸铁第二增长曲线,加强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各业务版块协同作用,在上游资源端稳步推进矿山建设,在市场端针对国内薄弱区域完善产能布局,持续推进磷资源特别是磷石膏转化利用,坚持提高全员素质、增强企业战斗力,在生产上坚守安全、环保和质量红线,在产品结构上提高新特肥比重,面向种植户大力推动技术应用和服务,对外利用RCEP协定和“一带一路”政策大胆走向东南亚,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发挥行业龙头作用和上市公司优势地位积极参与行业整合,在继续做大做强做优的基础上,让企业的行业地位更加巩固、企业特色更加鲜明、竞争优势更加显著、科创成果独领风骚、受社会更加尊重,引职工更加自豪,从而持续引领行业发展,为中国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2022年将继续推进产品创新三年战略目标,发挥公司创新委对产品创新工作的领导、监督和管理作用,围绕“紧跟市场不脱节、紧跟趋势不脱节”两大要求加速产品创新工作,使研发重心进一步前移。围绕优势作物优势区域,以提质增效为导向,整合公司内外部资源,全面提升公司技术研发力、产品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一是以绿色发展、质量兴农为导向,围绕“增、补、提、抗、调”五个方向持续推进产品升级,满足市场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发挥公司制造、产能和渠道优势。

  二是建立科学严谨的产品开发流程,包括作物需求、土壤供应、配方设计、工艺论证、经济分析、试验验证、示范推广、农户施用等八大环节,从而确保所有新型肥料产品都是经过层层检测、严格论证,是具备高质高效品质的肥料。

  三是对标国际一流,围绕理论研究、检测手段、产品创新产业300832)链、肥料增效和生物刺激素等方向,开展合作。新洋丰的国际化合作,旨在通过合作研发中心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产品定量化研究,以产品为核心,借鉴国际产品创新理念与方法,对标国内外标杆性产品,定量化研究产品理化性状与肥效的关系、肥料与土壤环境的关系、肥料与作物根系吸收的关系、肥料与作物品质提升的关系、肥料与生产条件的关系,从而摸清规律,创新创造出更优质适用的产品,回馈土壤与作物。

  四是充分发挥“农业部作物专用肥料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研发平台的作用。该具备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为新洋丰高效开展产品升级,推出一系列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供了科技支持和技术保障。同时能够满足产品研发前端土壤、作物营养研究和农艺配方设计;能够实现作物营养快速反馈及精准施肥;能够解决重点区域重点作物生产中存在的痛点问题,并借助学术委员会区域专家力量,开发出更精准的专用肥产品,建立作物营养全程解决方案。

  一是渠道升级,主要从渠道的密度、宽度、灵活度、响应速度四维发力。目前,新洋丰网络渠道基本已覆盖全国所有农业县,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我们将聚焦高附加值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的优势产区,进行跨行业跨领域的渠道挖掘,继续深化中石油、中和农信的合作力度,进一步拓展中国邮政等新的合作项目达成,提升渠道与营销队伍之间的横向协同能力,同时还将运用创新手段和工具缩短渠道信息传输链条等,最终优化提升渠道服务能力。

  二是多措并举推动新型肥料增量。包括全方位推进新产品终端展示、完善新型肥料销售正负激励机制、营销资源向经济作物集中的主战场聚焦、强化重点市场会议营销及典型挖掘、打造区域内部新型肥料推广小气候及自循环、提升技术推广队伍激励及服务效率等。通过升级传统产品,打造新卖点、新优势,避免同质化产品,实现销量突破。

  三是加强业务员素质提升,实现“三有三能”,即有忠诚、有激情、有素质;能开会、能招商、能推广。通过外聘的营销、研发、种植实践专家和公司高管、技术骨干开展系统培训,从思想素质、营销技能、产品技能、种植技能四大模块对业务员素质进行全面提升。

  四是深度借力渠道创新与模式创新。主推河南和山东两个市场改革,在河南改革区推广践行遂平模式与唐河模式,在山东改革区推行大组小分公司快增量、增新品密集作业模式。继续打造智慧农业服务中心项目,推动技术服务促进新品销售模式落地。继续深入推进客户公司化运作和批零一体化模式改革。

  3.深耕磷化工领域,继续加快磷石膏综合利用产品创新,抓好磷酸铁重点项目建设。随着磷酸铁锂电池在新能源车、储能电池等领域的快速渗透,公司依托企业磷化工一体化产业链和近四十年从事磷化工生产的经验积淀,迅速向磷酸铁和磷酸铁锂等新能源领域转型升级,抢占发展高地,力争将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为上市公司继肥料主业之后的第二主业。2022年,公司将持续推动钟祥、宜都两大基地的磷酸铁项目进度,力争按期投产,以获得行业供应紧缺的高景气周期带来的收益,同时,进一步拓展净化磷酸及深加工精细磷化工产品,实现磷资源的梯级开发利用。

  其次,公司继续积极应对“三磷”整治和磷石膏综合利用两项重点工作。牢牢守住安全、环保、质量三条红线,积极配合“三磷整治”不定期回头看工作。同时继续聚焦磷石膏行业的难点和痛点,深入研究磷石膏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和前沿技术,巩固和发扬现有成绩,继续加速各磷石膏项目的建设速度,加大对功能性更强、附加值更高的磷石膏制品的研发力度,力争公司磷石膏转化利用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引领行业发展方向,成为肥料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强大助力。

  人才在企业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第一位的战略资源。公司将继续围绕“引得进、激得活、留得住、提得高、出得去”的15字方针,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档升级工作,为企业战略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要继续用更加有力的措施和方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取得更好的效果;要用更加包容的心态,让人才充分发挥所长,为企业创造价值。

  公司目前资金状况良好,能满足当前生产经营业务所需资金需求。为实现2022年的经营目标,公司将制定合理的财务和资金计划,不断丰富融资渠道,利用自筹资金、债务融资和其他融资方式解决自身经营发展及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

  公司所处磷复肥行业与农产品行业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农产品价格、种植结构的变化,将对本行业发展造成显著的影响。同时,如发生极端气候,也将对农产品的产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公司复合肥的产销量。

  公司将持续关注农产品价格的走势及种植结构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准确判断和科学决策,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

  产业政策对磷复肥行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对产业政策的把握程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2021年化肥和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计划的进一步推进,在有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行业现存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土十条”、《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等环保法规的发布,反映了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决心。2019年4月30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印发《长江“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这意味着磷肥行业即将面对空前的环保标准和监察力度,不达标企业将被勒令停产。这既给公司的发展带来机遇,也对公司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公司将紧随环保政策指引,加大环保力度,贯彻安全生产的方针,在行业供给侧改革中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由于受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采购模式和气候异常情况影响,磷复肥行业呈现显著的周期性波动,市场需求存在着淡旺季之分。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磷复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肥需求的季节性变化会给公司产品销售带来日益明显的影响。周期性的行业特性可能导致公司生产时间安排难以均衡、增大流动资金储备及销售收入难以及时实现的风险。

  公司通过加强生产、运营计划管理,调节产能安排,加大淡季储备,有效减少淡旺季市场需求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

  复合肥行业的上业为基础化肥,即尿素、硝铵磷、磷酸一铵、氯化钾、硫酸钾等。从复合肥的成本构成来看,基础化肥在成本中占比达到80%以上,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具有一定影响。

  公司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基础肥料的生产工作,其中磷酸一铵生产线足够保证自身三元复合肥的生产需要,同时具有合成氨的生产能力;对进口钾肥等大宗原料,开辟新的运输通道,根据市场价格走势加大淡季原料储备,降低运输和采购成本。当面对单质肥价格剧烈波动时,能够有效控制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公司属于化工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硫酸具有较强腐蚀性,合成氨属易燃易爆物质,工艺流程中还使用了高压蒸汽。虽然公司实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定了详细的生产操作手册、工作要求,对安全生产隐患严加防范,报告期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但若发生管理疏忽、组织不力,操作人员出现懈怠等情形,容易造成安全生产事故,进而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公司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国家及相关部委颁布的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结合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建立安全生产组织结构,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